室內照明設計的5個維度:
1、明與暗
2、冷與暖
3、多與少
4、律與亂
5、動與靜
①明與暗的評價維度
雖然亮與暗可以用與亮度有換算關系的照度來反應,并可做方便的測量,但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取決于評價者的經驗和現場感受,尤其是和空間及周邊環境相關。
比如:
一個自然采光良好的博物館大堂,在晴天不開啟人工照明的情況下,地面照度有可能達到400 LUX以上,局部日光直射甚至高達2000 LUX,所以感覺明亮。但如果是陰天,即使開啟人工照明達到平均照度200 LUX 以上,我們的感受還是不夠明亮。但如果是夜晚過來,同樣的200 LUX 地面照度,會讓我們覺得明亮。
在室內,地面照度如果只有10 LUX,我們會覺得很暗,幾乎難以看清室內環境。但如果是行走在冬季有滿月的鄉村,即使地面照度只有1~2LUX,我們也會覺得很亮,不影響我們看清地面的石板路。?
雖然明與暗是相對概念,但作為照明設計師,必須了解自己的項目最終會傳遞給空間使用者或觀察者的感覺,并對空間的照明進行合理的設計。
如一個經濟型快捷酒店,大堂四壁空間以干凈的白色為主色調,則照明適宜設計成明亮的感覺。如果是一個高端奢華度假酒店,大堂用大量的深色木頭做裝飾,則除了接待空間,整體空間照明適宜設計成幽暗的感覺,以滿足私密性的要求。

圖:南京牛首山佛頂宮禪境大觀

圖:南京牛首山佛頂宮B6 舍利藏宮 進入通道 幽暗的空間
②冷與暖的維度
人的感受基準來源于人類億萬年進化過程中對自然經驗的積累,并一代代遺傳到我們的基因中,同時與我們每個個體的生活經驗相疊加。比如我們對光的冷暖的判斷,月光和冬天的冰雪給我們的感受是冷的;早晨升起的太陽和火堆的光是暖的。我們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在我們的經驗中偏藍色調的光總是與我們身體的寒冷相隨,而偏紅黃色則給我們帶來溫暖。
作為照明設計師,首先我們要對空間帶給人的體感(情緒)做判斷,從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的光源色溫。

圖:冷色調的圖書館 ?讓人保持冷靜思考的空間

圖:暖色調的劇場 讓人放松觀演的空間(想象我們的先人圍著火堆而坐的場景)
實際上,冷與暖的照明維度和亮與暗的照明維度互相關聯,因為自然界中大多數亮的情況下,相關色溫也是偏冷的,比如白天正午最亮,日光下地面照度可達10000 LUX,色溫可高達8000K;暗的情況和暖色溫相對應,燭光發出的光只有 1cd/m2 的亮度,色溫是溫暖的2200K。
人覺得舒適度高的亮暗與色溫的高低有一個相對于的范圍,在此協調的范圍之內人才會覺得自然舒適。偏離此一區域,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一個室內比較明亮的環境,色溫卻偏低到 2700K 左右,則會讓人感到悶熱,可以想象一下日照下沙漠的感覺。
?

如果是較暗的環境,色溫卻是冷白色,則會給人清寂的感覺,甚至使人覺得陰森恐怖。
?

圖:夜晚有螢火蟲的樹林
③多與少的維度
自然界只有一個太陽,從1.5億公里之外的天際照向地面。晴天時,我們可見到太陽的威力,如果是陰雨或多云天氣,則整個天空成為漫射的光幕。
而在室內空間,由于燈具以點狀光源(筒射燈)、線條光源(熒光燈或LED燈帶)或面狀光源(格柵燈盤或面板燈)的存在,往往很多時候有多個、多種光源的存在,由于布燈方式的不同,所以不可避免地給人以多或少的感受,相應地給人以不同的空間意象。

圖:無錫靈山五印壇城 立面萬盞酥油燈閃爍搖曳 ?

圖:南京牛首山佛頂宮千佛殿 ?燈光元素眾多,渲染出殊勝佛國的景象

圖:德國國會大廈 ?燈具少而不引人注意 ?
④律與亂的維度?
大多數室內空間都是比較規整的,有一定的規律與秩序,尤其是那些具有簡單明確的功能空間,比如中國學校的教室或法庭。空間多半是矩形的,布置也多半是規整對稱的。這樣的空間,照明除了滿足功能的實現,顯性燈具的存在毫無疑問也需要是規整對稱的,以和空間的概念一致。

圖:中國的法庭
?
圖:美國的法庭

圖:法蘭克福的一個禮拜堂
但是,在那些讓人放松、促使人們休閑消費的空間,比如酒吧或者商場,除了通道的部分需要有一定的引導,照明并不需要以規律的方式存在。有時反而是有意布置得隨意無序。

圖:法蘭克福一個Shopping Mall的自動扶梯空間
?
現代商業綜合體(Shopping Mall)的中庭設計是非常有意思的空間。
從功能上說,這個空間主要是便于各不同區域的交通人流匯聚和疏導,所以往往會設計成挑空的空間,并有自然光的引入,讓人在室內有置身戶外廣場的感覺,避免長時間購物形成的身體包括視覺的疲勞。
我一般將這種空間也稱為喘氣空間,這和大的博物館中各不同展廳之間的連通空間類似。在這種空間中白天至少要是明亮的,不管是采用自然光還是人工照明的方式。但不管是空間設計還是照明的設置卻最好不要太規整的,最好是循環往復,讓人在此流連忘返。

圖:歐洲某商場的挑空中庭空間
⑤動與靜的維度
人的感受多數來源于自然的進化演變。在人發明了洞穴,以使自己有一個空間遮蔽風雨和隔離猛獸的侵襲開始,人類的活動離頂天立地的自然越來越遠,在戶外的活動時間越來越少,極端情況下,有人甚至一整天都不需要走出戶外。但自然界日出日落、天光的無窮變化、滿天星斗、或是明月高懸的夜空卻永遠是人類最熟悉的場景。

圖:明月高懸的夜空

圖:燃燒的篝火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人工照明最初是火把和篝火,后來是油燈和燭火。不管是燭火還是油燈,發出的光飄忽閃爍,是不穩定的,這樣的照明范圍不大,很難滿足精細視覺作業的要求。
再后來進入工業革命,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然后是熒光燈和 HID 氣體放電燈。電燈的出現首次使人造光變得穩定而可控,照明的質量也大大提高。尤其是熒光燈管的發明,更是極大地滿足了室內辦公空間的照明,提供的光接近日光的白色,穩定而明亮。

圖:上海某公司總部辦公室敞開辦公區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對人的健康最好的照明應當是契合人的生物鐘節律(biological rhythms of human beings)一直變化的。LED 照明的發展為這樣的照明理念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即通過可以調節照度和色溫的照明系統,以模擬出一個類似自然天光變化的環境。


圖:Aman Tokyo酒店大堂 安靜的空間
應該說,大多數空間靜態的照明就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有些空間,動態變化的照明卻是最基本的配置。典型的空間就是夜總會和酒吧。

圖:某酒吧空間
酒吧的燈光除了光色是光怪陸離,出光點也最好是來源于讓人匪夷所思的位置,并配合以動態和節奏的變化,以顛覆人的常態認知,讓人在這個空間失去理性的束縛,完全處于迷醉的狀態。
室內燈光可亮可暗、可冷可暖、可多可少、可律可亂、可靜可動,但究竟做什么樣的選擇和設置,卻需要充分考慮整個空間給人的整體意象,并考慮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最好的室內照明并不是那些奪人眼球、拍出照片很美的設計,而是滿足空間使用者的舒適使用,與整個空間概念吻合一致的照明設計。更高一級的標準是,照明設計和整體空間設計高度融合、渾為一體,空間氛圍和氣質準確,令人身臨其境,若有所感。
什么是空間概念?
空間概念取決于室內設計師的規劃和設計,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
1、高大的空間
2、神圣的空間
3、溫馨的空間
4、純凈的空間
5、性冷淡的空間
6、奢華的空間
7、簡素的空間
8、禪意的空間
9、輝煌的空間
10、奇幻的空間
11、神秘的空間
12、幽暗的空間
……
如果用擬人修飾的詞匯來描述空間,可以說,人有多少種,空間的意象概念就有多少種。
作為照明設計師,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是根據室內設計師的初步方案和效果設計,對空間做完全的了解,然后準確地提煉空間的核心意象及需要實現的照明功能,最后使之成為現實。


汪建平
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AALD)資深會員
中國照明學會照明設計師工作委員會委員
國家一級照明設計師
上海艾特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總經理兼設計總監